会计凭证将全面电子化!财政部刚刚通知!
2025-05-23 08:41:29

会计凭证的全面电子化即将来临!会计们要学习新知识点了!

 

01

会计凭证全面电子化!

财政部刚刚通知!

5月19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推动解决各类电子凭证接收难、报销难、入账难等问题,决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

重点提取:

1、单位配备的会计软件和会计软件服务商提供的会计软件,应当自两项规范施行之日起3年内完成升级,达到适配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相关要求,支撑单位全面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

2、对于会计信息化水平较高,已具备报销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电子会计档案系统等信息系统基础,且系统集成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可通过与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等直连获取、零散获取等方式取得电子凭证,并使用财政部发布的免费工具包或自主开发工具包,按照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适配改造,完成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的全流程标准化、无纸化、自动化处理。

3、对于会计信息化水平较高,已具备报销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电子会计档案系统等信息系统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与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等直连获取、零散获取等方式取得电子凭证,并使用财政部发布的免费工具包或自主开发工具包,按照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适配改造,完成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的全流程标准化、无纸化处理;对于使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会计核算的单位,可应用能够提供符合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要求的相关服务平台,并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衔接,进行电子凭证集约化、批量化归集,完成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的全流程标准化、无纸化处理。 

4、对于会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或票据处理量较小的小微企业,可将一个或多个电子凭证处理环节委托给符合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要求的相关服务平台协助处理;采取委托代理记账机构组织会计工作的单位,可委托给提供符合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要求的相关服务的代理记账机构,完成全流程标准化、无纸化处理。 

5、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会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可根据本单位会计信息化整体水平及会计工作需要,参照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路径,积极稳妥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应用,逐步实现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处理。 

会计凭证的全流程电子化,终于要来了!

02

全流程电子化!

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

2023年3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颁布等四部门颁布了《电子发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指南》,标志着全流程电子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除了最新颁布的《电子发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指南》,早在2022年,国务院就颁布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提到,要全面实现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

当然,对于无纸化,一位四川的粉丝朋友表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不打印凭证了!

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财会〔2020〕6号)第三条规定:

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单位可以仅使用电子会计凭证进行报销入账归档

(一)接收的电子会计凭证经查验合法、真实;

(二)电子会计凭证的传输、存储安全、可靠,对电子会计凭证的任何篡改能够及时被发现;

(三)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凭证及其元数据,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完成会计核算业务,能够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格式输出电子会计凭证及其元数据,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且能有效防止电子会计凭证重复入账;

(四)电子会计凭证的归档及管理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第79号令)等要求。

 

03

最全!电子会计凭证

报销、入账、归档实操

 

04

警惕!这五大风险要防范!

数电票已经全面铺开,这三大风险企业一定要规避,否则将产生极大税收风险!

一、发票备注栏填写不规范风险-购进建筑服务

发票备注栏是发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记录与交易相关的额外信息,如项目名称、地点、工程内容等。这些信息对于税务管理和审计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的真实交易情况,防止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1、税务风险

如果购进建筑服务发票备注栏填写不规范,可能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交易情况,从而引发税务风险。例如,如果备注栏中未填写项目名称或地点,税务机关可能认为该笔交易不符合税法规定,要求企业补缴税款或面临罚款。

2、财务风险

发票备注栏填写不规范还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失真,给财务管理带来困扰。例如,如果备注栏中未填写工程内容或金额,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准确,影响企业的决策和盈利情况。

二、进项发票激增背后的税务风险

1、虚开发票风险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企业的进项发票需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此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进项税额。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触犯法律。

2、发票内容与实际业务不符风险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进项发票数量的增长,可能会选择与不具备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合作,导致取得的进项发票内容与实际业务不符。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无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还可能导致发票被税务部门认定为“失控发票”,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3、进项税额抵扣风险

由于进项发票数量的不合理激增,企业可能会出现进项税额留抵。这将导致企业增值税税负降低,不交税甚至享受留抵退税。

4、税务稽查风险

进项发票激增往往容易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一旦被列为税收稽查的重点对象,企业将面临严格的税务检查,甚至可能因此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销项发票激增与税务稽查风险

销项发票的激增通常意味着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但这也可能成为税务部门关注的焦点。税务部门会通过对比企业往年的销售数据、发票开具情况等信息,来评估企业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一旦税务部门认为企业存在疑点,就可能启动税务稽查程序。

四、增值税申报与销项发票金额不一致风险

1、税务风险

增值税申报与销项发票金额不一致,可能导致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务申报产生质疑,要求企业进行解释或补正。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合理解释或补正,可能面临税务处罚,如罚款、滞纳金等。

2、税务风险

增值税申报与销项发票金额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的申报表失真,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

五、作废发票风

1、税务合规风险

作废发票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税务信息不准确,进而影响企业的税务合规性。税务部门在检查时如发现企业存在大量不规范作废的发票,可能对企业产生质疑,进而引发税务稽查。

2、税务处罚风险

如果企业故意作废发票以逃避税收,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实,将面临严厉的税务处罚。这包括罚款、滞纳金、补缴税款等,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更多动态